在国际教育部的教室里,曾有一个总是坐在角落、沉默低头的身影——张同学,一位来自浙江省东阳中学的前体育特长生。他初入OSSD课堂,环境的巨变曾让他感到拘谨和不适应,他形容自己如同“教室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影子”。然而,一年后,他不仅完成了从体制内到国际课程的赛道转换,更成功跨越了自我表达的鸿沟,迎来了个人成长的华丽转身。

对于习惯了训练场指令和集体行动的体育特长生张同学而言,OSSD课程对学生自主探究和清晰表达的能力有着高要求,这对于张同学来说曾是巨大的挑战。“高中的学习比较卷,更多的是闷头学习,而国际课程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恰恰在于能够自信、流畅地表达观点,进行深度交流。张同学的转变,正是克服这一挑战的生动写照。
转变的起点在课堂。ENG4U的任课老师敏锐地捕捉到张同学的内敛特质,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——包含充满热情的语言讲解、结合社会热点的生动案例以及鼓励互动的教学方式——逐步点燃了他的参与热情。雅思课的老师们也尤其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阶段式的个性化反馈。面对张同学在口语表达上的极度紧张(他曾自嘲为“极致的‘i人’”),老师鼓励他每日录制练习视频并给予细致点评;在写作方面,老师则通过严谨的批改指导,帮助他摒弃了过往拖沓的表达习惯,学会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精准传达思想。“从‘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’到‘可以自主地张开嘴来表达自己’,”张同学回顾道,“这个过程艰难却意义非凡。”
课堂外的集体活动,如趣味运动会、春季拓展活动、新年晚会以及特别能引起体育特长生共鸣的篮球比赛,也成为张同学锻炼表达和融入集体的宝贵平台。篮球场上熟悉的团队协作与拼搏精神,帮助他更快地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,将赛场上的自信逐步迁移到学习与交流中。
最终,张同学认识到,语言学习不仅是获取雅思成绩的手段,更是“走向未来留学生活的基石”。这份认知驱动着他主动寻求面试辅导,精心准备申请材料,获得了英国利兹大学(2026QS世界大学排名86位)、南安普顿大学(2026QS世界大学排名87位)的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录取以及香港理工大学(2026QS世界大学排名54位)的面邀,并荣获OSSD中国区优秀毕业生,自信地迈向新的求学阶段。
张同学的蜕变之路,印证了在优质的教育生态和教师团队(注重营造安全表达环境、提供高频次个性化指导、强调实用能力培养)的支持下,即使背景差异显著,学生也能成功突破自我局限。他从一位习惯性沉默的体育特长生,成长为勇于发声、善于表达的准留学生,不仅完成了学术赛道的转换,更实现了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塑。他的故事,是国际教育部OSSD培训班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能力、赋能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个精彩缩影。